九州体育中国2023—2024学年上学期 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和《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各项要求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职责,坚持“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把创新做成常规就是特色”的管理理念,围绕提升质量效益这一核心任务,高点定位深谋划,抓本强末精落实,实施“2023课程建设年”工程,以优秀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以新高考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改革为重心,实施项目式教学,发展学生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课堂质量、学生能力和教学成绩的全面提升。
一、工作目标
(一)重点工作
紧紧围绕聚焦高质量课堂建设,开展大听课、大比武、大教研活动,高目标定位,低重心运行,促进教、学、研、评高效发展。
1.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工作。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深化落实学习规范,稳步推进实验教学。
4.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发挥考试评价作用。
5.加强教研组建设,争创多学科省市级学科基地。
6.强化高三后期管理,创造新的优异成绩。
7.推进网络教学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8.做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
9.做好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10.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达标建设。
11.做好教学服务工作,保障教学良好运转。
(二)创新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重的总要求,积极迎战新高考改革,深化育人评价改革,出实招,做实功,精准发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标升级,稳步发展。
1.深化“导学疑用”生本课堂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2.探索实施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3.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发挥省级特色高中优势。
4.加强新高考研究,精准把握命题解题规律。
二、主要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保障教学质量提升。
1.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工作。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围绕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两个重点,不断完善《教师教学基本规范38条》、《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教学主题月”活动方案》等各项教学规范和督查措施。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建立面向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督、检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精准性,为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落地提供保障。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持续开展“教学规范月”、“规范落实月”活动,紧紧围绕教学五环节,抓实“备、教、复、考、评”过程性管理,落实集体备课的研课、磨课,课堂学习设计的编写、修改,作业考试化试题的选题、命题等主要环节;加大课堂学习状态考核巡查;通过日检查、周抽查和月统查相结合的教学常规检查方式,落实作业批改、学习设计、好题典题整理、修订工作。确保《教师教学基本规范38条》、《教学常规检查管理规定》等各项教学规范和督查措施落到实处。
3.深化落实学习规范,稳步推进实验教学。持续开展“质量提升月”活动,通过不断完善《九大学科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所依”,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严格落实《十项学生学习管理规范》,通过对激情早读、课堂状态、笔记整理、好题典题整理等学习规范的检查,促使学生减少非智力性因素丢分,提高学生成绩。完善实验教学计划,明确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加大检查力度,积极开展实验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为综评招生和强基计划做足准备。
4.加强教研组建设,争创多学科省市级学科基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目标,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重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完善《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强化对教研组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把教研组环境建设、教学常规、教学科研、教学成绩、竞赛辅导和特色工作作为主要考核目标,增强教研组的目标意识、单元备课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聘请专家指导教学,开展好大听课、大比武、大教研活动。全力建设团结和谐、积极进取、业务精湛、能战善战的优秀教研组,以我校体育与健康省级学科基地为支点,不断总结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紧抓市级第二批学科基地建设契机,着力打造文化课优势学科,争创更多省市级学科基地。
5.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发挥考试评价作用。根据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增强目标意识,做好拔尖、培优、促边工作。坚持“以考风促学风,以学风正班风,以班风养校风”的管理理念,严格组织各类考试,发挥考试的客观评价作用。按照“作业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时化”的要求抓好限时训练,坚持采用“日清—周结—月检测”的教学流程,抓好阶段性测试和期中、期末统一考试。做好阶段性测试后的“一辅”、“两谈”、“三思”、“四会”等常规工作。即做好各班和年级的“弱科辅导”工作;开展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谈心、谈话活动;做好教研组“阶段测试试卷命题反思”、班主任“班级工作月反思”和教师“教学工作月反思”三项工作;组织好年级质量分析会、年级表彰大会、班级质量分析会和班级任课教师学情分析会,把成绩分析作为改进教学和改进学习的重要手段。落实《泰安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制度》要求,完善和优化评价办法,将提高率、保优率、转化率作为评价年级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真正发挥考试的检测和评价作用。
6.强化高三后期管理,创造新的优异成绩。树牢 “C9有突破,全员上本科”的高考目标,制定严密、详实的备考计划,旗帜鲜明抓教学质量。采取“分类推进,分层管理”的备考策略,抓好班主任和备课组长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目标意识。加强新高考研究,推行师生“每日一题”活动,提高教师析题和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备考的精准性。认真组织模拟考试,发挥成绩分析和评价的激励作用。抓实“培优辅弱班”、“一生一案”工作,实行动态化跟踪管理,既要在“去短板”上作文章,更要在“底实箍紧”上下功夫,确保培优率、提高率、转化率取得明显提高。深化“一格十人”全员育人机制,强化班级管理和活动育人,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鼓舞士气,提振信心,营造积极向上的备考氛围。
(二)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深化“导学疑用”生本课堂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先练后讲,以练定讲,多练少讲”的课堂教学方针,贯彻《生本课堂实施意见》,落实“导、学、疑、用”生本课堂教学流程,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以“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的理念打磨“教学设计”和“学习设计”。加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基于情景、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深层学习、科学评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思辨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组织好生本课堂模式下的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优质课、创新课等课堂教学活动,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促进学生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提高学生适应新高考的能力。
2.探索实施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思维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思想,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制定各学科《项目式教学实施方案》,探索实施项目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小组为单位,推行课题或项目式研究学习方式,整合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科学家的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包括基础知识、可迁移技能、高阶思维能力、关键品格等在内的核心素养提升。
3.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发挥省级特色高中优势。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制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党史、国史、社会主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教育教学研究,发挥“首课育人”优势,全面推动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发学科类课程,建立自然科学、社会人文、艺术体育、创新创造、综合实践等五大类学科课程体系。加强学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完善常规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三大德育课程体系。拓展开发校园节日、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综合实践、中医药文化等活动课程。逐步形成以国家课程为着力点、以地方课程为延伸点、以校本课程为开发点的课程体系,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充分发挥省级特色高中区域示范带动作用做好课程保障。
4.加强新高考研究,精准把握命题解题规律。围绕高考必备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建立新课标研究机制。通过开展“每天一道高考题”和“新课标解读”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研磨新教材,把握新高考改革和新教材使用方向。通过采用“真题、好题对课标”的形式,重点做好近三年新高考山东卷的试题分析,解读高考试题的专业背景和命题思路,探索命题规律,熟悉命题技术和技巧,还原试卷命题细目表,统计、分析、梳理高频考点和能力考查比重,提高课堂教学和备考的精准度。积极参加教科院组织的“迎战新高考,同做高考题”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组建我校综评、强基和奥赛团队,不断探索研究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特长生招生等招生政策,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搜集梳理最新高考信息和政策,保证高考信息渠道畅通。
(三)强化教学服务工作,保障教学良好运转
1.做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认真落实《泰安市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持续推进“导学疑用”生本课堂改革,抓严抓实集体备课、主备人公开课,组织“课堂学习设计”和“好题典题”校本课程编写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推进“强课提质行动”。完善《作业管理规定》,建立学生作业统筹和公示制度,严格落实办学基本规范,调控作业时间,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手机管理,核查课外读物,增加体育锻炼,确保“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提升家长满意度。
2.做好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进平台信息化建设,对学籍注册、档案管理等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规范综合素质评价,开设研究性学习拓展课程,客观记录成长过程。按照《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严格学分管理,做好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时学习的考核记录,开设并统计好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表现。开设研究性学习拓展课程,严肃对待探究性学习过程记录。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规范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客观依据。
3.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达标建设。全面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要求,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组织好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提升师生语言能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推进网络教学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不断总结线上教学典型经验和做法,更新、补充网络教学资源,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新路径,保证线上线下教学随时切换。
5.做好教学服务工作,保障教学良好运转。细化教辅岗位工作职责,完善功能室的使用规范,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服务水平。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升级、完善标准化考场各项设备设施,确保我校承接的各种大型考试顺利实施。